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贵阳高新区这一基地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7月的白鹭湖,轻泛粼粼波光;距离湖畔1公里外的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创新热潮涌动。
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是贵州省政府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于2019年2月落地贵阳高新区。截至目前,该基地参与35家企业产学研融合项目(课题)研究180余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48个,联合培养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被迅速应用在企业产品中,创新动能辐射半径正不断扩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位推动从“1.0”迈“2.0”
7月1日,清华大学2021级大数据研究生专业实践优秀项目成果汇报会在贵阳高新区举行,集中发布该基地研发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产品,包括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先进传感器开发、云制造协同平台研究等,其中部分成果已经实现落地转化。
2021年,清华大学共有31位大数据研究生在地处贵阳高新区的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跟随辖区12家企业的13位企业导师开展了课题研究,涉及交通、医疗、自然灾害等领域,不仅研究方向多样化,还与贵阳企业背景与需求紧密结合。随着这批研究生专业实践课程结束,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在贵阳高新区举办成果汇报会,展现清华学子们在贵阳学习实践一年半的时间里产出的优秀成果。
成果汇报会前,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自动化系主任张涛,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李刚,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观山湖区委书记罗杨还围绕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培育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开展交流座谈,计划推动该基地从1.0版升级到2.0版,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校企合作让成果“转成功”
借助清华大学的“智力优势”,该基地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与面向“双碳”目标绿色生产的铝冶炼工艺决策与控制一体化优化软——铝镁行业生产工艺决策与控制应用开发与验证,整体已完成开发成功,正在多个项目系列进行试验完善,预计每年可产生超过两千万元合同收入;还开发了先进传感器,搭建了铝工业大数据融合平台等,预计每年可产生上千万元合同收入。
同样是校企合作项目,该基地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面向价值链网络的云制造协同平台研究,获得2021年度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和德国间科技合作”项目资金推动……
一批项目“亮相”成果汇报会,是“高精尖”的代表,也是“接地气”的应用。当天,成果汇报会上还颁发了2021级优秀实践项目研究生荣誉证书、清华大学2021级企业导师聘书。来自清华大学的导师们还与贵阳高新区22位清华大学2022级大数据企业导师进行了交流座谈,就企业课题、学生上课时间等问题开展导师培训。清华大学导师现场还就各自研究领域,与辖区企业代表进行了产学研项目交流。
多方聚力强化人才引培
这一方“实验室”也成了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据了解,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在贵阳高新区建成以来,除了研发大量科技成果贡献社会,还成功在贵州培养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清华大学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171名。
为留住人才在筑就业发展,贵阳高新区联合贵阳市人社局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留人才”主题班会、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等方式,合力建立“留人才”机制,联合省大数据局,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推广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全力做好清华研究生留筑工作。
2022年,清华大学2020级研究生王富强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023年,清华大学2020级毕业生王牡丹相继通过选调生考试,被录取到省能源局,有效实现了“留人才”目标,为“筑人才强省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张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