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这些知识请教会孩子 世界观速讯

2023-05-16 09:27:40 来源:丽水网


【资料图】

立夏已过,天气逐渐炎热,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据统计,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也是我国1~14岁儿童第一位死亡原因。为减少悲剧发生,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必须认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溺水多发生在河流、湖泊、水库、海边、水塘、水沟,这些开放的区域缺乏安全监管,孩子很容易接近和进入。因此尽量让孩子远离溺水高发区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孩子溺水的高发地点为家里的蓄水容器,比如水盆、浴盆;5~9岁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更多的是在水渠、池塘、水库等;10岁以上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大,高发地点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避免溺水预防是关键。作为孩子应该牢记: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作为家长做到“4个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跟谁一起去玩;知道孩子玩什么;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到:紧盯上下学和周末、节假日等关键节点;以农村中小学生为重点,广泛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远离危险水域;重点强调不要私自下水,不要贸然盲目施救。

如果不幸遇到溺水应该如何自救呢?首先保持冷静最重要,屏住呼吸,放松全身,这时身体会自然上浮。然后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把身上的重物尽量甩掉,比如书包、鞋子。身边任何漂浮物都要尽量抓住,如木板、树枝等,借住它们的浮力浮在水面,寻找机会抓住建筑物、大树等固定物体。

遇到同伴溺水大声呼救,向周围人求救,有条件的立刻拨打“110”报警,并就地取材,看周围有没有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将其抛向落水同伴,让他攀扶,将其拖拽上岸。拖拽时要伏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污物,让溺水者仰头,抬起下巴打开气道,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在这个过程中,要脱下溺水者的湿外套,擦干溺水者的身体,盖上其他干燥衣物,避免失温。

家长和孩子还要特别注意认知误区:认为溺水时孩子会拼命拍水或者大声呼救,事实是口鼻呛水后根本无法正常发声;认为会游泳就不会溺水,事实是野外情况复杂,身体疲劳、被水草缠住、风浪太大等因素都会造成溺水;认为戴着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就不会溺水,事实是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任何充气玩具都不能代替家长看管;认为正规游泳场所有管理员和救生员不会发生溺水,事实是救生员做不到时时刻刻盯住每一个孩子;认为会游泳就可以救人,事实是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不建议年龄小的学生在同伴落水时贸然施救。

预防溺水还要警惕迟发性溺水(也称二次溺水)。

迟发性溺水多发生于婴幼儿,早期表现(如乏力、倦怠、咽痛、咳嗽等)和呛水刺激的症状相似,儿童表达不清,父母往往感觉孩子是受了惊吓,或者觉得溺水不严重、呛水不多,容易忽视。症状加重时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因此发生溺水后,无论溺水时间长短、“呛水”量大小,几天内(特别是24小时内)均应密切观察情况,如果反复出现咽痛、咳嗽、胸痛、胸闷,或者有倦怠乏力、嗜睡或行为异常,应及时就诊。如果出现异常咯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急促困难、口唇发绀、发热、抽搐或意识障碍,有条件的可以给予半卧位吸氧并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作者:记者 吴启珍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