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考古现场,领略中国古迹之美-全球最资讯

2023-04-18 15:11:05 来源:南报网


(资料图)

文汇报记者 许旸

从古道西风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遍布中国的丰厚文化遗产,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天恰逢国际古迹遗址日,“古迹寻踪丛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推出,含《佛像:永恒的微笑》《碑刻:凝固的墨迹》《古塔:耸立的骄傲》《亭台楼阁:千姿百态的俊美》四种。

以古迹生成时间为序,“古迹寻踪丛书”从古建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推崇的大型图录《中国文化史迹》里,选取81处颇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存,按佛像、碑刻、古塔和亭台楼阁四大主题,重新梳理年深月久的旧图照,遴选出最初较为完整状态的珍贵照片,一批百年前绘制的反映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的线描图等,展现每处古迹的来龙去脉。

书中在正文之前介绍每个主题相关的常识,引领读者进入古迹现场,从地理、历史、美学等角度解析其千百年来沧桑历史,描述现今保存状况。比如,《亭台楼阁:千姿百态的俊美》一书指出,“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殿观厅堂、坛馆斋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样式。一亭一台、一楼一阁,与山水树木相结合,便可独立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据史料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已有3000多年历史,初时称为“囿”,就是在原有草木的基础上圈地放养禽兽,并挖池筑台,最早的园林是商纣王建造的沙丘苑台。明末造园家计成写成古代造园专著《园冶》,强调园林意境创造手法是“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台以高大为尚,亭以小巧取胜。各个园林甚至在植物上也各有特点,如沧浪亭的兰花、留园的牡丹和芍药、拙政园的荷花、个园的竹子等。

除了亭台楼阁,中国现存古塔3000多座,是古人信仰的凝聚,也是可望、可游、可居、可登临的通天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惊艳的一笔。《古塔:耸立的骄傲》指出,纵观历史,以北魏、唐、宋、辽、明五个朝代建塔数量最多。巍峨耸立的古塔丰富了寺院园林的三维空间,建筑的组合结构不再是单纯的横向展开,而是以竖破横,出类拔萃,直冲云霄,造就出高低错落、层次丰满、气韵生动的景观。历代登塔、咏塔、题塔的诗句也不胜枚举——薛道衡“净土连幽谷,宝塔对危峰”;岑参“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白居易“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巍巍古塔令人神往,常被称为“宝塔”。

此外,古代碑刻上的文字与图像,蕴藏着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历史、考古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古人留下的穿越时空的密码。《碑刻:凝固的墨迹》以位于云冈石窟第11窟的《太和七年造像题记》为例谈到,该碑刻建于北魏太和七年,是魏碑体早期经典作品,标志着魏碑的诞生,整体风格浑厚古拙,端朴高古。

“考古,永远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丛书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有关中国文化古迹“四大名著”——法国学者沙畹《华北考古图录》(1909),日本学者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雕塑篇》(1915),瑞典学者喜龙仁《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塑》(1925),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中国文化史迹》(1939-1941)。其中,《中国文化史迹》图片最丰富、涉及史迹最多、解说最详尽,可说是集大成之作。

此前上海曾推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文化史迹》中文全译本,受学界好评。正如陈从周所说:“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四十年来未能去怀。”历百年时代巨变,《中国文化史迹》所反映的史迹和文物,已有很大变化,其中部分已不存在或损坏。因此,最新面世的“古迹寻踪丛书”引导读者重返历史现场,一探考古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